因為老高推薦而看了《人類大歷史》。書名沉悶,但內容出乎意料有趣,難怪網上那麼多人大推。

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。他基於達爾文的進化論,講述我們如何從猿人演化成智人,再經歷認知革命、農業革命、工業革命,到現在科技時代,及以後何去何從。

貫徹全書的一個中心觀點,是社會的一切制度,包括宗教、法律、金融、人權、正義...通通都是我們共同編織的虛構故事。這些故事讓我們能相信陌生人,成為大規模合作的基礎。這些原則沒有客觀的正確性,因為生物學並沒有「創造」,而是演化。現代社會追求的「自由」和「平等」在生物學上是矛盾的。演化的基礎是差異,沒有人人平等這回事;能力和特性是可變的,不存在不可剝奪的權利。但正是這些矛盾成為文化的引擎,帶領我們思考及進步。

另一個具啟發性的觀點是,承認無知與擁有想像力才是人類能發展的基礎。當一個人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,對已有的知識深信不疑,就不會再主動尋求新知識。這個世界幾乎沒有100%確定的事物。再習以為常、被認為是鐵證的理論,某日都可能會被推翻。但前提是有人勇於去質疑這些所謂的常識,願意再去探究,而沒有被恐懼錯誤而綁架。

所以我那麼喜歡看被視為「妙想天開」的東西。因為我向來都認為想像力比知識重要,有質疑常識的能力比擁有常識重要。畢竟要得到知識很容易(雖然...);但要合邏輯且勇敢地發展想像力,圖書館和學校可不一定幫得了你。

最有趣的是,本書最後的章節談到人類進步至此,但心靈上是否更富足?很多學者調查過後,得出的結論是,快樂是由期望決定的。是否能感到快樂,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。現代社會的兩大支柱(媒體和廣告業),很有可能正在不知不覺地讓全球越來越不開心。

作者提出另一種見解。如前所述,文化基礎是從集體幻想中建構而來的。現代人奉信的自由主義,將個人主觀感受奉若圭臬,包括快樂。但很多宗教認為,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於感受本身,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追求。人想要離苦得樂,就必須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,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。

我真的特別喜歡這本書的結尾。你以為這純粹是一本講歷史,討論人類如何進步的書,作者卻特別清醒:如果愈進步愈不快樂、甚至讓更多人以更糟的條件活著,那進步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?單純只是物種的延續嗎?

人類是進步了。

但那又怎樣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90december 的頭像
    90december

    UNDERLAND

    90dece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